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適應周圍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理念,共同創造了體系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門類。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是我們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動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之時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更多話語權的需要。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成為我們必須面臨的課題。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必先樹立整體性的保護思路,不囿于單項單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綜合考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之構成傳承鏈條的文化、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的一個系統整體,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以“人”為基礎,植根于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實踐的特質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顯著區別于歷史文物、古跡遺址、文獻記錄等其他各類文化遺產。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要始終秉持在生產生活和日常應用中傳承發展的理念,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對那些仍具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時代內涵,激活其生命力。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離不開多種形式的傳播。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公益講座、非遺展演、非遺進校園等方式,介紹非遺項目淵源、特點、價值、代表性傳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明白其存在的意義,從而在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人們學法懂法,從而自覺地,自發地去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更要抓住培養傳承人群體這個關鍵,抓住提高保護水平增強傳承活力這個重點,不斷厚植傳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傳承后勁。要不斷提高傳承人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傳承人提供必要傳承保障和傳習條件,支持傳承人提高傳承實踐能力,支持傳承人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下一篇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