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報道了北辰區開展 以“玉兔爭春、非遺技藝”為主題的 非遺項目展演活動 節日里的非遺,在賡續傳承中煥發新生;書香為伴過大年,讓這個春節過得豐富而充實;餐館中的熱鬧,透著濃濃
八大處傳說、太平鼓、老北京洋片 永定河傳說、京韻大鼓“少白派” …… 記憶深處的傳統“節目” 一項項神奇的“非遺” 承載著石景山人滿滿的回憶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石景山非遺文化,講好石景山非遺故事,讓非遺融入生活,推進西山永
癸卯新春來臨之際,首都圖書館依托館藏資源和品牌活動陣地,精心策劃“書香北京 閱啟新春”春節主題系列活動30余場,通過“賞年俗 承傳統”“學非遺 傳文化”“閱好書 啟新程”“獲新知 廣博識”“搶福袋 迎吉祥”等五大特色活動,涵蓋展覽、講座、非遺體驗、故事會、答題
歷史可追溯至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17日迎來了豫園店的重新開放。 上海老飯店原為榮順館,系上海浦東川沙張氏夫婦開設在上海老城廂的小飯館,因烹飪手藝精湛,口耳相傳,后來被昵稱為“上海老飯店”。今天,當人們翻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海本幫菜肴傳
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水袖揚起、眉峰一抬,高亢嘹亮的唱腔引得眾人圍觀……1月26日(正月初五),在海口騎樓老街,一出瓊劇折子戲驚艷了來自北京的游客程毓,“瓊劇悠揚婉轉,呈現出濃郁的地方風味,頗為動聽。” 今年春節,海口騎樓老街推出豐富的旅游文化慶祝
年夜飯桌上的本幫菜,窗戶上張貼的窗花,桌案上亭亭玉立的水仙花,社區鑼鼓喧天的手獅舞表演,在夜間“綻放”的彩燈…… 即使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大街小巷的很多細節中,仍然感受到屬于上海這座城市的獨特年味。這些習俗,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值此新春佳節,
兔年春節期間,淮南壽州古城一派吉慶祥和、國泰民安的新春景象。1月19日下午,縣游客集散中心運營暨壽州古城2023民俗年貨節正式啟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抬閣”“肘閣”民俗活動在古城登場。 壽州“抬閣”“肘閣”民俗活動歷史悠久,是淮河流域文化積淀的產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也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文化。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儀式感”。2006年,春節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國家級非遺名錄體系中傳統節日的重要代表,囊括了眾多具體的
(新春見聞)甘肅非遺刺繡“玉兔香包”春節海外“云熱銷” 中新社蘭州1月28日電 題:甘肅非遺刺繡“玉兔香包”春節海外“云熱銷” 作者 閆姣 連日來,產自甘肅大山里的非遺文創產品玉兔香包,經“全球年貨節”線上平臺推出后,迅速受到民眾的喜愛,一經“
轉自:上觀新聞 春節假期雖然已經結束,游戲里的節日氛圍卻還在繼續。今年,各大游戲紛紛推出新年版本,激戰“春節檔”。 2023年春節期間,米哈游旗下開放世界冒險游戲《原神》推出全新3.4版本“磬弦奏華夜”,以春節及元宵為參考而設計的璃月節日海燈節正在舉行,以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