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發展壯大保護傳承隊伍,發揮代表性傳承人的示范帶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有關文件精神,大武口區文化旅游廣電局決定開展大武口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和條件
凡戶籍在大武口區或長期居住在大武口區的居民均可申報,申報人可就近向所在鎮(街道)或社區(村)提交項目線索及相關資料。
(一)代表項目申報及條件
1.申報范圍
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定義,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具體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和游藝。
(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2.申報條件
(1)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
(2)具有體現本地區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3)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重大影響。
(4)在一定群體中或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活態存在。
(5)制定切實可行的五年保護計劃。
(二)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范圍及條件
1.申報范圍
傳承人傳承的項目必須是大武口區已公布的縣區級非遺名錄項目;尚未納入名錄的非遺項目必須先進行代表性項目申報,待項目納入名錄后再開展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認定工作。
2.申報條件
(1)具有明晰的傳承譜系,近年來積極開展傳承活動通知丨關于申報大武口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培養后繼人才,取得較大成果。
(2)熟練掌握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知識、技藝,是該項技藝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或行業內被公認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傳承人。
(4)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公益展覽、演出、交流等活動。
(5)以下情況暫不受理申報:目前在項目領域內有爭議的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傳承人。
二、申報程序
(一)征集線索
面向社會征集符合申報條件的非遺項目基本信息、傳承人所傳承項目的保護傳承情況(包括傳承譜系及授徒傳藝情況、為該項目保護所做的貢獻等),形成簡要說明,可提交輔助音像等資料。
(二)提交線索
星海鎮、各街道文化站負責收集轄區內征集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線索,并進行初審,初審后在6月1日前將征集到的線索報送至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
(三)線索初核
區文化館對星海鎮、各街道和申報人提交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線索進行初核,指導符合條件的申報人填報《第四批大武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書》《第四批大武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表》;申報人須在6月20日前將申報材料送至大武口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逾期不再受理。
(四)審核評議
區文化旅游廣電局將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征集到的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審核評議。
三、申報材料要求
(一)代表性項目申報材料
1.項目申報書:包括項目簡介、項目說明、項目論證、項目管理、保護計劃。
2.項目簡介:包括項目基本情況、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主要價值和影響、現狀和瀕危狀況。
3.輔助材料:有助于說明申請項目的其他文字、圖片、錄音、錄像資料等。
4.項目申報書用A4紙雙面印制,圖片彩印,一式3份。另需報送電子文本(word格式)申報書和電子照片1份。
5.所有申報材料及輔助資料上報后將全部歸檔,不再退還。
(二)代表性傳承人申報材料
1.申報表:包括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工作單位等,傳承譜系,學習與實踐經歷,技藝特點、成就,持有該項目的相關實物、資料的情況等。
2.輔助材料:有助于說明申請人的其他文字、圖片、錄音、錄像資料等。
3.項目申報表用A4紙雙面印制,圖片彩印,一式3份。另需報送電子文本(word格式)申報書和電子照片1份。
4.所有申報材料及輔助資料上報后將全部歸檔,不再退還。
聯系地址:大武口區文化館三樓(大武口區文明南路36號)
聯系人:楊莉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