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1日獲悉,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調整后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3154個,其中重慶44個。
記者注意到,重慶入選單位,多是區縣文化館、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例如,走馬鎮民間故事的保護單位是九龍坡區文化館,梁平癩子鑼鼓的保護單位是梁平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的保護單位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還有一些位于鄉鎮的單位。例如,木洞山歌的保護單位是巴南區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陶器燒制技藝(榮昌陶器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是榮昌區安富街道文化服務中心。
重慶一些專業研究機構、文藝院團、企業也承擔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角色。例如,川江號子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文化研究院,川劇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川劇院,榨菜傳統制作技藝(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涪陵辣妹子集團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揚琴、四川清音、車燈、四川評書等4個項目的保護單位均為重慶市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市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團組成了上述項目的研究小組,通過收集、回憶、整理、傳唱、交流、研究等方式,把這些寶貴遺產繼承下來,再通過教學傳承給下一代。她表示,保護和傳承非遺,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讓非遺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