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與提線木偶共演《貴妃醉酒》。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6月13日電(童笑雨)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首屆“非遺購物節”在浙江杭州啟動。據悉,截至6月11日,中國已有近6500家店鋪參與活動,包含非遺產品種類約8萬種,涉及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
“非遺購物節”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一大特色。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會同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電子商務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等單位,支持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參與其中。
傳統舞蹈表演《海鹽滾燈》。 童笑雨 攝
“非遺購物節”要求各地以網絡平臺開展為主,結合本地非遺資源特點,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非遺購物活動。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看來,借助數字力量,是宣傳與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方法。
西溪小花籃制作工藝展示。 童笑雨 攝
據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上億用戶在淘寶天貓購買非遺商品,僅淘寶活躍的手工藝非遺店鋪就超過2.5萬家,年成交規模將近30億。
85后成都姑娘曉璐是個“非遺二代”,媽媽是國家級銀花絲制作技藝傳承人。把筷子粗的銀條拉到頭發絲一樣的銀絲需要100多道工序,再將銀絲制作成首飾、畫和工藝品。
王星記制扇技藝展示。 童笑雨 攝
這門瀕臨失傳的的技藝,進行線上銷售時,深受年輕人喜愛,這讓曉璐更堅定自己的選擇:“只要有市場,非遺技藝就不會失傳。”
“為非遺下單、點贊,不僅是對產品的認可,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崇。”王晨陽表示,“非遺購物節”是抗疫背景下開展非遺扶貧的重要舉措。他希望,“非遺購物節”能從消費端發力,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特別是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拓寬銷售渠道。
方回春堂中醫傳統制劑展示。 童笑雨 攝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趙穎表示,該集團將通過打造非遺爆款、推薦非遺好店、探索非遺跨店等活動,把更多的非遺手藝人和爆款商品,推薦給消費者。
畬族彩帶制作技藝展示。 童笑雨 攝
作為啟動儀式的落地省份,浙江的“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早在6月8日就已正式上線。據悉,接下來,該省將組織非遺類中華老字號、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和相關企業參與活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非遺購物節”是加快非遺與產業融合、提振文旅消費的重要舉措,能幫助形成“非遺經濟”新模式,讓民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營造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完)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