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日前公布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景區、非遺旅游小鎮、非遺旅游街區、非遺旅游村寨4個類型共200個項目入選。
其中,北京市天壇公園等78個項目入選非遺旅游景區,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區非遺小鎮等41個項目入選非遺旅游小鎮,內蒙古自治區黃河灣文商旅步行街等40個項目入選非遺旅游街區,重慶市鞍子苗寨等41個項目入選非遺旅游村寨。
本次項目遴選工作于今年6月啟動,要求參加遴選的旅游經營主體具有一些突出特點,如在旅游資源開發和產品建設中合理利用非遺(包括但不限于傳統技藝類、傳統表演類、傳統醫藥類、民俗等);引進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參與旅游產品建設和服務(包括但不限于設施構造、裝修裝飾、研學體驗、展演展示、餐飲服務、商品銷售等);既能夠促進非遺的傳播弘揚,又產生良好市場反響,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等。
根據工作方案,遴選遵循以下原則:開放共享——倡導非遺與旅游各要素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在旅游景區、旅游小鎮、旅游街區、旅游村寨,探索多種融合路徑,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非遺通過旅游廣泛傳播、大眾實踐,促進旅游通過非遺豐富內涵、提高品質;尊重互利——尊重地域文化、尊重遺產持有者知情權和參與權,尊重各參與方的文化權益和利益訴求,在非遺和旅游融合實踐中建立各個實踐主體的利益分享機制,帶動民眾受益、促進地方發展;科學創新——遵循非遺基本規律和旅游基本規律,不歪曲貶損非遺的前提下,以旅游科學化管理和市場活力激發非遺當代創造力和生命力;弘揚價值——促進旅游目的地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在旅游的各個產品、各項服務中,以文化人,浸潤人心,帶動構建中國氣韻的文化生活空間,促使崇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蔚然成風,民族文化認同、自豪感進一步提升。(范朝慧)
來源: 中國旅游報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隨著暑期旺季臨近,西安有望進一步釋放文旅潛力,持續領跑西北旅游市場。值得關注的是,在陜西,消費者跨省游目的地TOP5中,洛陽(牡丹文化節)、成都(休閑旅游)、北京(文化體驗)分列前三,體現“文化+生態”的復合型出游需求。這個清明假期,“村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