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是明代大學士王瓊故里,距市區近30公里。近年來,該村利用一座座閑置的院落,廣邀非遺項目入駐,同時融合民俗文化、農業觀光,發展成為城市近郊休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讓非遺走進生活有利于非遺保護傳承。正如孩子一樣,非遺如果一直處于溫暖的襁褓中,是難以真正“長大成人”的。因此,傳承非遺的另一種思路就是走出狹義的保護思維,充分挖掘非遺的價值,讓非遺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劑。如此,才能使非遺得到更好保護和傳承。
在這個方面,太原劉家堡村的探索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在劉家堡村,非遺不僅是保護對象,也是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劉家堡村以非遺技藝展示、制作體驗、產品銷售、休閑娛樂為核心,深入挖掘非遺的內涵價值,不僅促進了旅游發展,也保護傳承了傳統文化。
2022年春節期間舉行的“美麗鄉村過大年”活動中,一天最多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這充分展現了非遺促進旅游、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巨大魅力和潛在價值。
在非遺保護傳承上,劉家堡村的經驗是吸引非遺項目入駐與閑置院落相結合,打造非遺院落。目前,太原剪紙、傅山秘制鹵肉、西華門舞獅等多個非遺項目入駐,50余個非遺院落散布村中,農業觀光、非遺展演展示結合犧湯、八大碗、小店元宵、沾片子等當地特色美食,讓劉家堡村形成了集游覽、研學、體驗、美食等于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綜合體。
非遺保護傳承就是要讓村民成為非遺傳承人,依靠非遺實現致富。劉家堡村通過把非遺傳承人請過來,帶動村民參與,不僅助力非遺傳承,還通過組織村民參與舞獅、鑼鼓、打鐵花、背鐵棍等非遺展演吸引游客,讓村民從中得到更多收入。
對于劉家堡村來說,非遺是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在依靠非遺吸引游客的基礎上,當地還進一步發展生態農業和花卉產業、食用菌產業、教育研學產業等,展現了產業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關育兵)
來源: 央廣網
讓非遺之光更好點亮鄉村,要完善保護傳承體系。讓非遺之光更好點亮鄉村,要找到非遺更多“打開方式”。新的一年,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讓更多非遺活躍鄉村全面振興大舞臺,添彩助力,點亮鄉村更加光明的前景。
隨著暑期旺季臨近,西安有望進一步釋放文旅潛力,持續領跑西北旅游市場。值得關注的是,在陜西,消費者跨省游目的地TOP5中,洛陽(牡丹文化節)、成都(休閑旅游)、北京(文化體驗)分列前三,體現“文化+生態”的復合型出游需求。這個清明假期,“村游
(葉秋云)舞龍表演、福州傳統梳妝技藝(三條簪)展演、詠春拳演出……17日,“來福州,過福年”2025年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活動在福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啟動。現場,福州首次發布并上線“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新春游玩地圖”小程序。
實際上,推動鄉村非遺資源的品牌化經營,就是將地域文化價值轉換為現代市場認知的系統性過程,既是文化資源商品化的延伸,更是重塑鄉村非遺資源價值鏈的關鍵環節。首先,品牌價值的提煉與定位是推動鄉村非遺資源品牌化經營的基礎性工作。
近日,省文旅廳赴省非遺中心調研并舉行“非遺+旅游”促進文旅融合座談會。在省文旅廳副廳長馬迎春看來,“非遺+旅游”的融合要重在“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