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剪紙、木版年畫、舞龍舞獅、皮影戲......豐盛的非遺年貨,熱鬧的非遺展演,隴原大地處處傳遞著濃濃的年味兒。在喜迎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各市(州)文旅部門及各級非遺保護機構踴躍參與的 2023 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線上線下系列活動遍地開花,為我省廣大人民群眾送上了一道道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大餐。
近日,敦煌市非遺圖文展成功舉辦,作為 2023 年敦煌市「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展覽以敦煌市各級非遺名錄體系和民間手工藝品展示為主要內容,通過鮮明的文字和圖片介紹,線上線下展現敦煌市優質非遺資源和敦煌文化深厚底蘊,深受市民游客和媒體好評。
1 月 17 日,「天涯共此時·切切故園情」癸卯兔年(2023)新春民俗剪紙精品展在定西市安定區文化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以「留得住鄉愁 看得見未來」為主題,共展出作品 80 余件,喜慶的「年味」感染著每位觀眾,人們在參觀中體驗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技藝,品民間文化之美,歡慶農歷中國新年。
平涼市莊浪縣紫荊廣場上鑼鼓喧天,九龍騰飛,氣勢磅礴,氣氛熱烈,傳統地攤兒社火展演活動火熱進行,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駐足觀賞。據了解,春節期間莊浪縣將開展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組織莊浪高抬、地攤兒、馬社火、秧歌、眉戶等非遺項目進行展演,并舉辦「水墨丹青·詩畫莊浪」賀新春全民書畫作品展以及「文化進萬家·指尖上的傳承」手工非遺體驗等各種活動,讓人民群眾感受中國年的氛圍,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春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也為集中展示眾多非遺項目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間。全省非遺保護領域通過組織開展「視頻直播家鄉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線上線下活動,希冀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濃濃的節日文化氛圍。
來源 |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白潔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