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南“非遺+文創”耀眼文博會
12月30日,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進入第3天,云南展區異彩紛呈的“非遺+文創”元素成為眾多與會者關注的焦點。
在位于文旅融合與文化消費館(11號館)的云南展區,琳瑯滿目的特色展品讓人目不暇接。以海鷗IP為基底打造的“云鷗小朋友”化身卡通形象,衍生出手機支架、鼠標、公仔、水杯等文創產品;建水紫陶制成的帶釉咖啡杯雅致時尚;“學海牛角”打造的牛角梳子既是精美工藝品,又具有保健效果。來自硯山縣的“華潤刺繡文創”,依托當地彝族刺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研創出“現代款式設計、傳統圖案點綴”的女士高端定制禮服,每套成衣都蓋有非遺傳承人的專屬印章,受到北上廣深城市人群青睞。
云南“非遺+文創”引人關注
農歷兔年在即,以兔為原型的文創產品成為本屆文博會的“爆款”。云南展區的銅器生產企業依托斑銅非遺技藝,帶來了一尊精美的兔子,色澤如瓷器,實為一件手工鍛造的銅器精品。展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銅兔的名字還沒想好,將取一個提升文化附加值的好名字。
云南不缺文化IP,就我省紅色文化的“五個故事”而言,“聶耳”“聞一多”“西南聯大”“扎西會議”“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這些關鍵詞就有可供發揮的巨大空間。“文創”并非一定要變現為實物商品,它更是對相似理念的嫁接移植。深圳文博會為云南文旅企業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契機,讓云南文旅產業看到自身優勢和劣勢,從而跑出創意加速度。
來源 云報客戶端(記者 秦明豫/文 陳飛/圖)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郭毅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曹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