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銳 通訊員 彭毓妍)1月13日,2023年湖南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暨“春暖大匠院·歡樂非遺年”湖南非遺新春集市在長沙市大漢國際工匠院啟動。
從當天至1月15日,120項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非遺好物匯聚,旨在給市民帶來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精彩紛呈的非遺盛宴。記者看到,現場不僅有湘瓷、湘茶、湘繡、湘酒,30多種地方特色非遺美食,20項傳承悠久、技藝精湛的湘字號非遺,還有瀏陽油紙傘、常德香品等50多種非遺手工藝,以及望城區“泥人劉”陶藝非遺工坊、石門縣千年茶油木榨坊非遺工坊等20家非遺工坊?!斑@里不但好玩好看,還學到了不少非遺的學問,真的要點贊?!遍L沙市民陳萍豎起大拇指。
在十八洞非遺工坊攤位,十八洞苗繡、“惹巴妹”手工編織的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游客目光?!斑@次我特地選了許多跟新年相關的繡品過來,你看這把龍紋樣式的團扇,多喜慶。這都是我們的繡娘一針一線繡上去的?!毕嫖骰ㄔh十八洞苗繡鄉村振興示范基地負責人汪志華介紹,這些年十八洞村憑借非遺文化“苗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的人都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婦女們也可以加入繡工坊,孩子們也不再是留守兒童。“現在我們基地的繡娘有100多位,年產值能達到近600萬。接下來,我希望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讓‘苗繡’這一項國家級的非遺能傳播的更加廣泛,也通過‘苗繡’產業帶著大家振興鄉村。”
據了解,集市現場除了非遺湘品、非遺美食、非遺工坊、非遺年貨、非遺康養等非遺展示展銷區外,還專門設置了非遺研學體驗項目,大小朋友都可以在大漢國際工匠院雕刻、陶瓷、茶藝、文創、服飾、沙畫六大學院,動手體驗20多種非遺項目,并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
“130多個展位讓我們眼花繚亂。之前只聽過非遺的概念,今天到現場才知道原來我們國家有這么多的非遺技藝,很驚喜!”肖霞是金石橋街道的居民,在益陽油紙傘攤位前,肖霞為孫子挑選了一把紫色油紙傘,“以前只在電視里見過,沒想到實物這么精致,買一把給孫子帶回去用,希望從小培養他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據介紹,明油紙傘是歷代益陽縣的傳統名優產品,生產和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制傘技藝古樸科學,從竹、木、紙、棉線、桐油、油墨等天然材料的選擇,再到削傘骨、制傘腦、裝傘鍵、裱皮紙、漆桐油等,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完成。一把油紙傘可以反復撐收5000余次,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撐傘頂風行走也不會變形。
活動還專門邀請燈城自貢能工巧匠精心打造50組花燈,流光溢彩、造型各異的花燈,將給游客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游客還可以穿漢服、手持鯉魚燈參加花燈巡游,祈?!澳昴暧杏唷?。此外,游客還可以現場購買琳瑯滿目的各類年貨。本次活動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湘江新區管委會主辦。
下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顒娱_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