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第44屆世遺大會在福州落幕后,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為此,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系列報道,展示福建歷經代代傳承與發展的非遺技藝,以助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
木作。龔健攝
木拱廊橋,木構建拱,橋上蓋頂為廊,是中國傳統木構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結構形式。我國現存木拱廊橋大多集中在福建東北、浙江西南的邊界一帶。
距今900多年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是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最早的文獻資料。據悉,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多在家族內部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春財,出身于福建省屏南縣黃氏造橋世家。從祖父開始,三代人都在造木拱橋。黃春財從小就跟著伯伯和父親學習造木拱橋技藝,他表示,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凝聚著民間藝人一代代的智慧。
因年紀的關系,年過八旬的黃春財已把大部分工作交給了他的兩個兒子黃閩屏、黃閩輝負責。黃閩輝介紹,如今木拱橋已被現代橋梁取代,他們更多從事的是修復古橋的工作,過幾天,他們將赴南平市建甌縣修復兩座百余年歷史的木拱廊橋。
2008年6月7日,“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木拱廊橋的最大特點就是無釘、無鉚,全部都是靠榫卯相接。因為神奇的榫卯技藝,這樣的橋往往無懼山洪,可屹立百年不倒。
準備工作。龔健攝
搭拱架。葉迎陽攝
搭拱架。葉迎陽攝
拱架。葉迎陽攝
木作。龔健攝
搭屋架。龔健攝
搭屋架。葉迎陽攝
合攏。龔健攝
挑梁安裝。龔健攝
瓦當制作。龔健攝
收檐口。龔健攝
搭瓦片。葉迎陽攝
重建后的屏南縣百祥橋。葉迎陽攝
吻獸。龔健攝
飛檐。龔健攝
黃春財在做木作。葉迎陽攝
瓦上功夫。龔健攝
重建的武夷山國保余慶橋。龔健攝
拱架構成。龔健攝
新建的木拱廊橋。龔健攝
來源:人民網
發布:華夏文化融媒體中心
責編:小敏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東美香脯糕,又名東美糕,慶春糕。如今東美香脯糕的制作工藝除了保留傳統外,傳承人們也在實踐中不斷地與時俱進,嘗試創新,除了傳統蔥油口味之外,已發展出花生、芝麻、咸梅等不同口味的香脯糕。東美香脯糕制作技藝已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