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成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也是對此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重要補充,于2006年4月生效。中國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該《公約》。
根據《公約》規(guī)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優(yōu)秀實踐名冊。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吸收了《公約》生效前宣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90個項目。2001年5月,我國的昆曲被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
目前,我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有31個,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有7個,入選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1個,合計39項。下面,讓我們看看中國39個入選項目的詳細名單。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注:《實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業(yè)務指南》(以下簡稱《業(yè)務指南》)于2008年6月在《公約》 締約國大會第二屆會議上通過。《業(yè)務指南》第57條規(guī)定,根據《公約》第八章過渡條款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在締約國大會通過業(yè)務指南后,委員會應自動將《公約》生效前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所有項目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故上表前4個項目于2008年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的項目
列入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qū)塔石鄉(xiāng)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chuàng)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qū),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xiāng)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chuàng)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fā)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