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四川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揭曉:它們讓文化成為旅游的靈魂,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日報社承辦的“璀璨非遺 永續傳承——2023四川非遺年度人物暨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發布儀式”在成都舉行,現場揭曉了2023四川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分別是——
1、崇州竹藝村 非遺與旅游融合賦能鄉村振興之路(崇州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2.阿如藏藏醫藥探索大健康文旅融合模式(壤塘縣藏拉諾林文化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3.暢游千年古鎮 樂享非遺風采(巴中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4.格薩爾王城 非遺活態傳承打造“百村產業”基地(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景區)
5.非遺研學 川茶飄香(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明月村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實踐(蒲江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甘溪鎮人民政府)
7.文旅融合 非遺鑄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8.中華彩燈大世界 創新讓燈會綻放更加迷人光彩(自貢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9.成都手作 非遺進景區傳承體驗中心建設實踐(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10.“啟雅尚”民族文化交融的非遺活態展示(成都啟雅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省文旅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游客越來越重視精神層面的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活態的組成部分,成為群眾最關注、最喜愛的精神文化元素,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優質資源和中堅力量。
近年來,四川大力推進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挖掘非遺豐厚的歷史、地域、民族文化內涵,根據游客需求推出非遺旅游產品、打造非遺之旅線路、培育非遺旅游品牌,非遺特色村鎮,非遺研學、非遺體驗、非遺演藝、非遺美食、非遺民宿等特色非遺旅游產品受到游客喜愛和好評。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隨著暑期旺季臨近,西安有望進一步釋放文旅潛力,持續領跑西北旅游市場。值得關注的是,在陜西,消費者跨省游目的地TOP5中,洛陽(牡丹文化節)、成都(休閑旅游)、北京(文化體驗)分列前三,體現“文化+生態”的復合型出游需求。這個清明假期,“村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