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王彤 通訊員汪張躍報道 新春佳節,廣州白云山上花團錦簇、鳥語花香,桃花、梅花競相盛開,美不勝收,全山彌漫著兔年春節的濃濃年味。元宵來臨,好戲連臺,各類喜鬧元宵活動在山上拉開序幕。
春光融融,草木青翠,白云山桃花澗里簇簇桃花燦然怒放,正是最妙的賞花時節,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元宵節期間,還舉辦奏響古樂、猜燈謎、古風集市等豐富多彩的元宵活動,與游客共度佳節。
一場別開生面的時裝走秀,一段值得銘記的非遺故事,白云山與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非遺推廣大使墨話牽手,在山頂廣場為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非遺推廣大使、墨話傳承人侯曉琳老師將粵繡、粵劇臉譜、廣州市花木棉等嶺南元素以衣為載體來呈現,用白云山作行走文化的大舞臺,讓市民游客徜徉在大自然懷抱里感受時尚魅力,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搖曳的郁金香,悠揚的爵士樂,色彩與聲音多面來襲,云臺花園誼園草坪帶來了現代爵士樂展示?,F代樂與花景相融,給市民游客們帶來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讓游客漫游在花海,如走入仙境,隨著清風傳入耳中沁入心中。
醒獅起舞,勢不可擋。2月5日下午,雕塑公園開展“紅色雕塑+嶺南非遺+傳統節日”文化,邀請“南派武術”“梅花樁舞獅”等嶺南非遺傳承人進景區開展非遺展示表演,將非遺文化展示與傳統民俗節慶深度融合,讓參與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嶺南非遺背后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后來被人稱作“米機王”的黃滬芳自幼習遍南派十三家拳術及摔跤,青年時學習西洋拳擊,后又拜師詠春拳宗師黃禎,七年藝成,隨名師岑能學藝。米機王詠春拳就是黃滬芳在原佛山詠春拳的基礎上,綜合南北各種拳術精華后研創出來的。由于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