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方案》。根據方案,我省將以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重點,全方位做好甘肅非遺資源梳理工作,建立當地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并向社會公布,為旅游發展提供優質的非遺資源,講好旅游非遺故事。
傳統表演類非遺項目進景區常態化展演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活態展示,是旅游的優質資源。根據《工作方案》,我省將挖掘不同門類非遺項目獨特價值和深厚內涵,找準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契合點,充分發揮民間文學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優勢,鼓勵、支持各地編輯出版非遺讀本、繪制非遺旅游地圖、錄制非遺音視頻,講好旅游景區非遺故事。同時講好旅游非遺故事,甘肅將建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鼓勵非遺工坊文創產品進景區進行展示展銷,打造非遺特色產業園區和美食街區,支持傳統表演類非遺項目進景區常態化展演,通過非遺活態傳承體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體驗當地民眾生活方式,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旅游產業的內生動力。
擴大非遺“朋友圈” 聯動打造新業態
通過加強對外文化傳播和交流,不斷擴大非遺“朋友圈”,精準布點聯動打造“新業態”。對逐步列入各級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中的非遺項目,分析非遺與旅游業潛在融合發展空間,講好非遺旅游甘肅故事,形成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傳播品牌。依托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舉辦好“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優化各項政策措施,支持甘肅非遺與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冰雪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等相結合,將甘肅非遺或相關元素融入各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主題公園、旅游飯店,融入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游客服務中心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非遺主題的民宿、鄉村旅游示范區、文旅綜合體。支持旅游演藝經營主體探索創作一批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優秀非遺旅游演藝作品,同時鼓勵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制作相關非遺導游詞、視頻等,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提升非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開展非遺研學游 建設特色街區和鄉鎮
據記者了解,我省還將支持各市(州)設立一批特色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工坊,提升傳統工藝創新力,助力鄉村振興。鼓勵、支持各市(州)建設具有民族、地域、行業特色的非遺專題館和非遺傳承體驗中心,為民眾參與非遺傳承體驗創造條件。
此外,鼓勵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有條件的傳統村落、古街、古鎮設立非遺工坊、展示廳、傳承體驗所(點)、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室等,讓傳承人、村民、居民成為旅游的主要參與者與受益者。尊重當地傳承群體意愿和當地風俗習慣,挖掘各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傳統村落、鄉村旅游重點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中的非遺資源,建設非遺特色村鎮和街區。
鼓勵、支持各市(州)圍繞重點門類非遺項目,梳理非遺資源和旅游景點,推出具有鮮明特色、市場前景好、具有借鑒價值的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并開展非遺研學游、體驗游、深度游,全面推動甘肅非遺“熱起來”,旅游市場“火”起來。(文:新甘肅·奔流新聞記者平麗艷圖: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隨著暑期旺季臨近,西安有望進一步釋放文旅潛力,持續領跑西北旅游市場。值得關注的是,在陜西,消費者跨省游目的地TOP5中,洛陽(牡丹文化節)、成都(休閑旅游)、北京(文化體驗)分列前三,體現“文化+生態”的復合型出游需求。這個清明假期,“村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廣西省南寧市作為廣西的首府,素有“綠城”之稱。而大家都知道,每去到一座城市肯定要品嘗過當地的美食特色才算“不虛此行”。老友粉:南寧的老友粉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五色糯米飯:壯族地區獨特的傳統風味小吃,糯米飯會呈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