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正式實施
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十八條,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制定出臺《規定》主要有四個方面因素: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非遺保護的決策部署,將政策措施轉化為法規制度。二是通過立法解決非遺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困難。三是細化完善2011年實施的《非遺法》,增強可操作性,推動該法在海南落地實施。四是將我省非遺保護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規定》圍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這一主線,堅持立法與非遺保護精準有效銜接,堅持突出海南特色,堅持務實管用,充分吸納和體現近年來我省非遺保護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經驗和做法,從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加強非遺傳承傳播、促進非遺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有特色、針對性強、可操作的規定,推動解決非遺保護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
(一)完善制度,健全非遺保護工作體系
在上位法的制度框架下,結合我省實際,《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非遺保護工作體系:一是彌補上位法僅規定國家級、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空白,建立了我省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度。二是總結形成分類保護的實踐經驗,明確根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屬性、特點以及存續狀況,實行分類保護。如對瀕臨消失、活態傳承困難的代表性項目,應當采取優先安排保護經費等措施,實行搶救性保護;對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可以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街區,或者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三是對實踐中存在的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支持措施不到位問題,規定縣級以上旅文部門對項目保護單位通過補助、獎勵等方式予以支持,對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必要的場所、保護補助費用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社會性公益活動、支持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專業技術職稱、參與人才認定等具體措施。
*
(二)多措并舉,提升非遺傳承傳播水平
傳承傳播是擴大非遺社會影響力,提升非遺可見度,展示非遺保護工作成效,深化非遺保護意識,推動非遺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的基礎。一是加強政府支持傳承力度,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具有海南特色、適宜普及推廣的傳統音樂、舞蹈、戲劇、體育等代表性項目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建立完善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館、博物館、傳承體驗中心(所、點)等傳承體驗設施等措施。二是針對我省非遺傳承后繼人才缺乏的問題,明確有關主管部門應當采取組織代表性傳承人等參加相關研習培訓,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非遺教育培訓等措施,培養非遺傳承人和后繼人才。
*
(三)加大支持,促進非遺利用和發展
合理利用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海南特色文化品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手段。一是《規定》結合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明確了推進非遺有機融入景區、度假區、公園、酒店、商場等措施。二是支持社會各方主體參與非遺合理利用,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在場所提供、宣傳推介、產品銷售、稅收、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加強非遺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明確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支持、指導知識產權的申請和登記工作。
目前,我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2項,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82項,市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300多項。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9名,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49名,市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00多名。《規定》的出臺,為做好新時代海南非遺保護工作,推動海南特色非遺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內容來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
編輯:“文木”公眾號出品
關于文木
“文木”,典出《廣東新語》,寓意非遺如古樸良木,內涵深厚而可細細刻鏤。作為國內最早(成立于2009年)的非遺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文木扎根中國非遺,以研究為起點,在普查申報、數字記錄基礎上,領先探索非遺展覽展陳、活化運營、文創開發。
四大核心業務包括:非遺申報規劃、非遺數字記錄、非遺展覽展陳、非遺品牌文創。業務范圍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文木先后完成國家、省級非遺項目與傳承人申報工作近500項,完成逾200位非遺傳承人的記錄工作,完成國家、省級非遺數字化采集項目近40項,完成國家、省級非遺展覽展示項目近20項,策展面積累計逾4萬平方米。
發現非遺之美,文木與你同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