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傳承,但由于其經濟性、適用性、推廣難度等原因,有很多項目正在慢慢的消失,雖然也有傳承者,但總感覺它們離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遠,好在有一群人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與了解。
國慶期間,我們在重慶璧山的古道灣公園游玩時,看到當地正在舉辦一個主題為“深山繡娘·國潮壁山——超級嘉年華”的活動,展示了很多有趣的非遺文化,既有便刺繡、盤扣這樣的傳統工藝,又有彩繪扇面、鑰匙扣DIY這樣的手工藝,非常有趣,當時隨手拍下了這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
璧山正則繡,又叫亂針繡、錦紋繡,是一種適宜繡制欣賞品的中國刺繡工藝,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原本是江浙一帶的刺繡文化,抗戰期間由著名美術家、教育家呂鳳子先生從江浙帶到璧山,并在文風橋畔成立了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使得正則繡在璧山生根、發芽,成為本土重要的非遺文化,正則繡的特色是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
如果說正則繡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那么鑰匙扣就算是典型的手工藝了,現場準備有各種材料,游客只需要按照工作人員的簡單指導,就可以做出一款很有特色的鑰匙扣了,無論是自己使用,還是送家人、送朋友,都是禮輕人義重的伴手禮。
扎染是我國各地都比較常見的一種非遺文化,它古稱扎纈、絞纈,是漢族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具有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原理是,織物在染色前將部分結扎起來,使其在染色的時候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 據工作人員介紹,扎染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最大的特色是,每個人既便按相同的技法進行扎結,也無法做出完全一樣的花紋,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彩繪扇面與鑰匙扣DIY一樣,都是創意手工藝,具有很強的參與感,深受游客的喜歡。扇子是人們夏季必備的引風用品,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扇文化,它往往與竹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彩繪扇面也可以算是傳統文化。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草木枯榮,花開有時,花木容顏抵不過時光的更迭,植物拓染,以布為紙,書寫自然的文字。這是一種需要細心與耐心的手工藝,先要挑選花材,然后構圖設計,再用膠帶固定、敲打拓色、最后成品裝裱。人們在體驗植物敲拓染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最原始的香氣、紋理與色彩。
古代服裝,紐扣多是盤扣,但是現在會制作的人已經很少,它也叫盤紐、紐絆,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我國古代用盤扣來束縛寬松的衣服,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所以又稱為盤花。
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現場有工作人員指導,可以制作出一些簡單的工藝品,既能增長見識,又能讓自己的假期更有意義。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